看得/不見的設計, 以及文案的重要性
有人說成功的設計不需要文字去傳譯.
但每個人的背景知識理解等, 對於作品的解讀會出現偏差, 什至不理解. 有些人認為個人能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, 這樣就可以了. 但實在是有必要去了解其背後的想法和設計理念, 這都是作品的靈魂. 而且客戶們花了錢, 需要讓他們明白到所得到的產品或服務是什麼. 否則就像xiaomi和Brand Hong Kong的logo更新一樣, 大眾只是把新舊logo對比了一下找不同, 便說沒什麼改變, 認為錢白花了, 沒有明白到其真正的想法.
每一個案子, 都會因應其需要製定出不同形式的方案. 有以下幾種, 有時單獨使用, 有時幾種一起組合使用.
1 - 直接表達, 簡而易見的: 一間餐廳, 為了配合菜式直接將其地區風格或文化元素作為空間佈置, 例如岸邊餐廳以海洋為主題. 又或創造一個相關的虛構故事來配合. 例如日本餐廳以忍者為主題.
2 – 直接表達, 加上項目願景: 一個科創展廳, 由願景發展成narrative/概念, 提取當中的目標元素, 再轉化為可視的線條形狀顏色空間動線配搭來呈現. 例如可以借用Golden Circle作為基調來表達創新的思維, 運動一圈圈的弧形由內到外發展表達 why, how 和 what.
3 – 看不見的, 但使用時很方便: 拉著行李箱打開酒店房間的門, 開燈, 進入房間, 關門. 這一連串的動作很流暢, 不用左右手交替, 不用轉左轉右來配合門的方向和燈掣的位置. 房間內有USB插頭不用多帶轉插. 浴巾就在手到拿來的位置. 平時不覺得有什麼特別, 當遇到反面教材時就自然會有比較, 就會明白這些小心思的好處.
4 – 看不見的, 但會潛移默化改變人的行為習慣: 可以參考之前於 “Books閱讀” 介紹的 “仕掛學”一書中了解到. 透過有形卻似無形的裝置,喚起人們的注意與反應,誘導人們不自覺照著你的設計去行動,從而達成預期的效果.
好, 方案有了, 文案便在present時發揮作用, 同時幫助了之後其他沒有參與present的人去理解. 文案的安排又有以下幾種, 比較取決於是什麼類型的客戶. 文字的力量跟設計一樣強, 如美的歌詞能感動人, 兩者目的都是要打動人心, touch people’s emotion, 有感才能吸引.
A - 講故事, 談美. 以酒店餐飲類為主.
B - 簡潔, 數據分析. 以大企業及金融類為主.
C - 生活風格, 體驗. 以商場及公共設施為主.
D - 其他通用: 以人為本, 科技創新, 可持續發展, 多元包容等.
E – 增值服務: 從客戶商業或營運方面與方案結合的新點子.
上述的1-4, A-E都只框架, 根據實際情況調整.